ced5ca98d719656c98dd571296259055.pdf
资源类型:本地上传资源
大小:1.9MB
评分:
5.0
上传者:数据牧民
更新日期:2025-10-13

集成入侵检测与容错

资源内容介绍

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同构聚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冗余管理机制,融合多源多路径路由与基于投票的入侵检测,兼顾安全性与能量效率。通过建模分析能量消耗与安全增益的权衡,确定最优冗余级别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该方法在对抗节点捕获、丢包攻击和诋毁攻击等威胁时表现出优越性能,相比仅支持容错的AFTQC协议显著提升了系统生存时间。研究成果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安全可靠通信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由于广泛部署在诸多领域,加上许多应用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例如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对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部署的,传感器节点(SNs)容易受到捕获攻击,进而转变成内部恶意攻击者。此外,传感器节点在能量、计算能力、传输范围和存储容量方面存在资源限制。因此,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提供设计,而是要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既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又尽可能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针对同构聚类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冗余管理机制,该机制将多源多路径路由与基于投票的入侵检测进行了融合,并充分考虑了安全性与能量效率。通过对能量消耗与安全增益的权衡进行建模分析,确定了最优冗余级别,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当网络面对节点捕获、丢包攻击和诋毁攻击等威胁时,该方法表现出了优越性能,显著提升了系统生存时间,相比仅仅支持容错的AFTQC协议,这一优势尤为显著。在处理节点捕获威胁时,此方法能够在节点密度、射程和节点捕获率变化的环境下,动态地控制冗余级别,从而有效地对抗恶意攻击。通过多源多路径路由的冗余性,可以保证即使部分路径受到攻击,仍能保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基于投票的入侵检测能够对潜在的入侵行为进行有效识别,为网络提供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护。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安全可靠通信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同构聚类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遭受安全威胁时的容错能力,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和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在冗余管理和入侵检测技术上的深入探讨和有效整合,本文的研究为类似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预览图1
集成入侵检测与容错_预览图1
预览图2
集成入侵检测与容错_预览图2
预览图3
集成入侵检测与容错_预览图3

用户评论 (0)

发表评论

captcha

相关资源

基于SDN的WSN节能优化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类SDN架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睡眠调度机制SDN-ECCKN,通过将传统分布式计算迁移至集中式控制器,减少网络广播开销与整体通信能耗。该方案以EC-CKN算法为基础,利用SDN架构实现全局最优调度决策,显著提升能量利用率与网络生命周期。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K值配置下,SDN-ECCKN相较传统方法在剩余能量保持和网络寿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研究为未来低功耗、高效率WSN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尤其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971.52KB28积分

利用Wi-Fi增强RGB-D SLAM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Wi-Fi信号强度(RSSI)的RGB-D SLAM方法,旨在解决传统视觉-深度SLAM在室内环境中面临的感知歧义、光照变化、动态干扰和计算复杂性等问题。通过利用环境中Wi-Fi接入点的独特BSSID标识和空间信号分布特征,系统在构建地图时同步记录无线信号信息,并在回环检测阶段引入基于余弦相似度的RSSI向量比对,有效提升定位准确性与鲁棒性。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区分视觉上相似的位置,显著降低误闭环风险,尤其适用于对称或重复结构的室内场景。同时,通过构建高相似性节点子图,缩小回环搜索范围,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与可扩展性。该方案无需额外专用硬件,仅利用机器人已有的Wi-Fi模块即可实现感知增强,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室内自主导航提供了新思路。

868.02KB28积分

边缘计算能效优化

本文探讨了通过引入上下文感知的编排模型来提升边缘计算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针对传统资源整合同构算法缺乏对虚拟资源实际用途认知的问题,提出将服务质量(QoS)与能耗管理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基于OpenStack构建的实验平台,结合软件定义网络与虚拟机状态标注机制(红/黄/绿标签),实现了对闲置资源的精准识别与动态电源管理。研究表明,利用上下文信息可显著改善工作负载整合效果,在保证关键服务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功耗,实现更优的能效与性能平衡,为未来绿色边缘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1.43MB15积分

汉语拼音带声调个人整理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音标系统,用以标注汉字的发音,特别用于教育和语言学研究领域。汉语拼音系统基于拉丁字母,并且结合了声调符号,用以准确地表达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该系统包括21个声母、24个韵母以及3个鼻音韵尾和两个口音韵尾。声母是指在韵母前面的辅音部分,例如“b”、“p”、“m”等,而韵母则是元音部分,如“a”、“o”、“e”等。汉语的声调对于区分意义至关重要,不同的声调可以使得原本相同的音节具有不同的含义。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分别是:- 第一声:高平声,声调平而高,如“妈”(mā)。- 第二声:升调,声音从中等起点升到高点,如“麻”(má)。- 第三声:降升调,先降低再上升,如“马”(mǎ)。- 第四声:降调,声音从较高位置急促降到低位置,如“骂”(mà)。在汉语拼音中,声调标记通常放置在韵母之上,比如“ā”表示第一声,“á”表示第二声,“ǎ”表示第三声,“à”表示第四声。对于含有复合韵母的音节,声调标记放置在主元音之上,如果该音节中没有明显的主元音,则置于最后一个元音之上。汉语拼音方案不仅适用于汉语普通话,也被用于其他方言的拼音化,以及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拼写系统。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汉字的发音、拼读、书写和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语拼音还可用于电脑输入法、词典编排以及儿童的汉语学习等。除了基础的拼音规则外,汉语拼音还涉及特殊规则,例如拼写规则、轻声规则、连读变化等。由于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拼音的学习对于正确书写和理解汉语具有实际的辅助作用。此外,汉语拼音也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汉语走向世界的基础。汉语拼音的推广使用对于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拼音,世界各国的学习者可以更快速地入门和掌握汉语,有效促进了汉语在国际上的普及。拼音的制定历经多次讨论和修订,最终在1958年被正式批准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使得汉语的语音教学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同时也方便了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拼音方案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汉语教学,它还影响到了中国的文字改革、语言学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语拼音输入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中文输入方式之一。这进一步证明了汉语拼音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拼音学习对儿童、成人、非汉语母语者都是重要的。儿童通过拼音可以更好地学习汉字和汉语的发音规律,成人可以通过拼音纠正以前的错误发音,而对于非汉语母语者来说,拼音是其学习和掌握汉语发音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汉语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拼音的学习和使用将持续扩展到全球更多的汉语学习者群体中。拼音教学要从基础做起,首先需要学习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朗读来加深记忆,逐步提高拼音的运用能力。汉语拼音教学材料通常会结合实际例字,帮助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发音规律。通过模拟真实的语境,可以在练习中让学习者充分理解和感受每个声调的细微差别和它们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随着拼音学习的深入,学习者需要了解更多的拼写规则,例如“ü”与“j”、“q”、“x”、“y”声母相拼时要去掉两点,以及“n”和“l”两个声母发音的区别等。通过反复的阅读和书写练习,拼音知识最终能够得到巩固和运用。另外,随着汉语口语交流的日益增多,拼音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电话沟通、会议记录、课堂笔记等场景下,拼音作为快速记录和交流的工具,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正确的拼音,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极大的便利。汉语拼音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桥梁。通过拼音的不断学习和应用,无论是对个人的语言能力提升,还是对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9.59KB49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