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part1.pdf
资源类型:本地上传资源
大小:304.77KB
评分:
5.0
上传者:轻云726
更新日期:2025-10-05

计算机基础part1.pdf

资源内容介绍

计算机基础part1.pdf
预览图1
计算机基础part1.pdf_预览图1
预览图2
计算机基础part1.pdf_预览图2
预览图3
计算机基础part1.pdf_预览图3

用户评论 (0)

发表评论

captcha

相关资源

重庆现代机械制造学院展板内容0924(二次校正版).pdf

重庆现代机械制造学院展板内容0924(二次校正版).pdf

10.48MB18积分

面向Java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搜索方法的研究.pdf

面向Java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搜索方法的研究.pdf内容概要:本文针对Java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搜索中存在的“静态分析不完备,缺失对Java反射与动态代理分析”和“动静态混合分析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静态污点分析与定向模糊测试的调用链验证及搜索方法,并实现了自动化工具Gadget Searcher。该方法通过改进静态分析,增强对Java动态特性的建模,提升调用图构建的准确性;并在静态分析基础上引入定向模糊测试,利用调用图和潜在调用链指导测试用例生成,提高漏洞调用链的验证效率与发现能力。实验表明,该工具在准确率和效率上均优于现有同类工具。; 适合人群:具备Java编程基础、熟悉软件安全分析技术的安全研究人员、漏洞挖掘工程师及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提升Java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的自动化挖掘能力;②解决传统静态分析对反射、动态代理等动态特性支持不足的问题;③优化动静态混合分析效率,减少误报与漏报,辅助安全评估与漏洞修复。;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Java字节码、静态分析与模糊测试基础知识进行阅读,重点关注第三章的静态污点分析改进方法与第四章的定向模糊测试设计,可通过复现实验环境深入理解Gadget Searcher的实现机制与性能优势。

4.33MB10积分

移动通信面向2030年的6G愿景与关键技术:全域覆盖、智慧内生与多维感知融合系统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全面阐述了6G移动通信技术的总体愿景、宏观发展驱动力、潜在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方向,并对未来6G发展提出若干思考。6G将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新型网络,支持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和全域覆盖等新型业务场景。在技术层面,6G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内生智能网络、太赫兹与可见光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确定性网络、算力感知网络等关键技术,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融合。; 适合人群:从事通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高校师生以及政策制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6G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蓝图,把握前沿技术趋势;②为科研选题、技术攻关、产业布局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③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探索6G在工业、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系统全面,建议结合图表与缩略语表进行深入阅读,重点关注6G潜在应用场景与关键技术的内在关联,理解其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关注国际标准进程与技术挑战,以形成对6G发展的全局性认知。

3.33MB34积分

87b5d9c0fd2d4d7a8cf10e59106ded69.pdf

在数字电路设计和分析中,运算器实验是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ALU作为处理器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ALU的工作原理,并熟悉数据在运算器中的传送过程。通过验证4位运算器74181的组合功能,实验强调了ALU在数据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实验的关键点包括:1. 掌握ALU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运算功能。2. 熟悉运算器中的数据传送通路,理解数据是如何在各个寄存器和运算单元之间流动的。3. 通过验证74181的组合功能,了解不同控制信号如何影响运算器的输出结果。实验电路的设计使用了两片74181 ALU芯片来构成8位的字长运算器。此外,利用两片74273芯片构建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这些寄存器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ALU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连接到DR1和DR2寄存器,以便输入操作数。运算结果通过三态门74244输出到数据总线上,确保数据可以有效地在系统中传输。实验任务分为几个步骤:1. 根据给定的实验电路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创建相应的.bdf文件,并建立波形文件进行仿真。2. 设定输入参数的初值,完成寄存器DR1和DR2的置数操作,并分析仿真波形以验证数据传输是否正确。3. 验证74181芯片的算术运算和逻辑操作功能,通过修改波形文件来赋值控制参数,并记录ALU输出F的值以填充功能表。实验中特别指出了信号类型,包括脉冲信号和电位信号。实验中的控制信号,如nALU-BUS、nC等,都是低电平有效的,这是实现控制逻辑所必需的。在进行具体的运算任务时,实验要求输入特定的数据到DR1和DR2寄存器,并执行不同的算术和逻辑运算。例如,将DR1设置为00000001,DR2设置为00000011,然后进行相应的运算并验证结果。这一过程需要仔细检查各个控制信号的状态,并确保运算结果符合预期。此外,实验还包括了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通过填写表格来记录各种运算下的ALU输出值和控制信号状态,以确保运算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都能正确执行。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对数字电路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寄存器、运算器、三态门等基础元件的功能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ALU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对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故障排查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应能够熟练运用数字逻辑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同时能够系统地分析和验证ALU的算术逻辑功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911.57KB39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