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驾光感脚踢方案简介.pdf
资源类型:本地上传资源
大小:349.75KB
评分:
5.0
上传者:weixin_38421522
更新日期:2025-10-05

安驾光感脚踢方案简介.pdf

资源内容介绍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安驾光感脚踢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智能电动尾门模块与原车BCM、KESSY协议协同工作,利用微波/毫米波技术远距离感应用户携带的智能钥匙,在锁车状态下激活光感脚踢功能。系统通过光学投影显示车辆LOGO于地面,用户在指定区域内完成脚踢或脚踩动作后,摄像头识别动作并通过GPIO或LIN信号通知原车BCM,最终触发电动尾门开启。系统在休眠状态下仅保持控制模块和KESSY运行,光感脚踢装置完全断电,确保低静态功耗。文章还对比了三种实现方式,强调采用原车KESSY配合可降低协议依赖、提升安装便捷性并有效控制成本。; 适合人群:汽车电子研发人员、智能车载系统开发者、汽车改装技术人员及对智能感应技术感兴趣的相关从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无需手动操作的智能尾门开启功能;②优化用户体验,防止误触发,提升安全性与便利性;③在保证低功耗的前提下集成光感脚踢系统到现有车辆平台。; 阅读建议:重点关注控制流程与原车KESSY协议的交互机制,结合技术对比表格评估不同方案的适用性,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环境干扰因素(如灰尘、雨水、光线)的影响并做好防护设计。
预览图1
安驾光感脚踢方案简介.pdf_预览图1
预览图2
安驾光感脚踢方案简介.pdf_预览图2
预览图3
安驾光感脚踢方案简介.pdf_预览图3

用户评论 (0)

发表评论

captcha

相关资源

自动驾驶基于VLM/VLA多模态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设计:视觉语言动作融合技术在场景理解与决策规划中的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视觉语言模型(VLM)与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的技术原理、架构及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文章从“端到端”自动驾驶范式出发,对比了VLM和VLA的技术演进路径,阐述了VLM通过融合视觉与语言实现场景理解与推理的能力,以及VLA在此基础上引入动作解码,实现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控制的闭环系统。文中详细解析了VLM/VLA的模型结构、训练方法、代表性项目(如DriveVLM、ReCogDrive、AutoVLA等),并探讨了其在复杂交通场景中的实际表现与工程挑战,包括算力需求、带宽限制、模态不统一等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如基础驾驶大模型、神经-符号安全内核与车队级持续学习。;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基础知识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高校研究生;对多模态大模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感兴趣的技术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VLM/VLA如何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解释性、泛化能力与人机交互水平;②掌握VLA在复杂场景下的推理增强机制与动作生成方式;③了解当前VLA/VLM落地面临的算力、带宽与数据挑战,并探索可行的优化路径与未来趋势。; 阅读建议:此资源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视角,建议结合文中提到的开源项目(如OpenVLA、Carla)与典型论文进行延伸学习,重点关注模型架构设计与实际部署之间的权衡,同时关注多模态对齐、标记化表示与推理-动作耦合机制的实现细节。

8.01MB36积分

扫描全能王 2025-9-28 17.36.pdf

扫描全能王 2025-9-28 17.36.pdf

2.83MB28积分

一张图告诉你,I2C的通讯过程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I2C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时序控制规则。通过分析SCL(时钟线)和SDA(数据线)的协同工作机制,详细说明了I2C通信中的起始信号、数据传输、应答机制和结束信号的操作时序。重点强调在SCL高电平时SDA必须保持稳定,避免误触发起始或终止信号,而在SCL低电平时才能更新SDA上的数据位。此外,每帧8位数据传输完成后,第9个时钟周期由从机拉低SDA实现应答,用于确认数据接收正确性。; 适合人群:具备基本嵌入式系统知识、单片机或硬件接口开发经验的初、中级工程师;电子相关专业学生;从事传感器、EEPROM等I2C设备驱动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I2C通信协议的物理层时序特性与电气规范;②理解起始/结束信号、数据位传输、主从应答等核心机制;③为实际项目中实现MCU与外设间的可靠I2C通信提供理论支持与编程依据;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示波器观测实际I2C波形,对照文中时序图深入理解各阶段电平变化要求,并通过模拟I2C(GPIO模拟SCL/SDA)进行实践验证,强化对协议细节的掌握。

96.29KB30积分

通信技术基于UIS8910平台的AT指令集解析:移动设备GSM/GPRS/VOLET服务控制与工程模式调试

内容概要:本文档为紫光展锐UIS8910FF平台的AT指令用户指南,详细描述了该平台支持的各类AT命令及其使用方法。涵盖通用控制、网络服务、呼叫控制、补充业务、安全、短信、电话簿、GPRS、特殊功能、工程模式及VoLTE等多个功能模块的AT指令,包括命令格式、参数说明、响应结果及使用示例,并引用了3GPP和ITU-T相关技术规范。同时,文档还介绍了命令执行后的结果码返回机制、错误码定义以及开机流程和MS状态指示等内容,适用于通信模块开发与测试人员进行设备控制和功能调试。;适合人群:从事移动通信模块开发、测试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的研发人员,具备一定的通信协议和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UIS8910平台下通过AT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如网络注册、通话管理、短信收发、GPRS连接配置等;②支持工程模式下的参数调试、射频校准、多模网络切换测试及VoLTE功能配置,满足产品开发、生产测试和现场问题排查的需求。;阅读建议:本资源为机密文档,使用时需遵守紫光展锐的保密协议。建议结合实际硬件环境与通信协议标准对照查阅,重点关注各命令的参数取值范围、执行条件及返回码含义,确保正确调用。对于工程类命令,应在专业指导下操作,避免误用导致设备异常。

4.41MB37积分